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唐蕃两军精锐骑兵相向而冲,逐渐加迫近,蕃骑先提起弓来,便是一轮疾射。唐军则各自抬起左臂,以臂上绑缚的小木盾遮护面门等处要害,而于被甲处全不在乎。
果然乱箭射中铁铠,多数弹起跌落,只有少数几支楔在甲缝里,却也很难入肉。
对于这年月的锻冶技术,其实李汲是瞧不大上的,只可惜他眼高手低,或者说见识长、技能短,并没有大幅度改良的本事,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但事实上,唐人制铁,即便不说甲于天下,也位列世界前茅,在冷兵器时代基本上够用了。
关于唐甲,《唐六典》中记有十三种之多,即: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以及马甲——其前四种,再加上“锁子”,俱为铁铠样式。
明光、光要是板甲,因为太过沉重,初唐以后渐用渐少;细鳞、山文、乌锤都是鳞甲,但前两种造价太高——自然防护力也高——多为将领穿着,至于重骑兵,则多用乌锤甲,或者锁子甲。
这两种甲以厚绢衬里,皮上镶铁,或铁片(乌锤),或铁环(锁子),防护力都相当之高,非强弓硬弩不能破也。骑兵用弓普遍比步弓为软——因为策马奔驰之际,很难尽舒两膀之力,也并不方便较长时间拉弓瞄准——由此重骑兵以马弓互射,仅仅只能起到心理上的压迫效果罢了。
嗯,当然可以“射人先射马”,问题是重骑兵的坐骑亦有披盖,虽不甚厚,但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射得准,且射得伤的。
或许是基于这个原因,蕃骑一轮箭射过,仅仅射伤了六七名敌人而已,且唐骑并不取弓回射,只是挺着长矛,直冲过来,欲图白刃交锋。莽热见状,将骑矛望空一扬,部下会意,也皆收弓,不再驰射,而握紧了手中的肉搏兵器。
莽热双眼紧盯着对面的唐骑,不禁感觉热血沸腾——这才叫打仗嘛!男儿便该如此跨骏马,执大刀锐矛,与敌正面搏杀,于血肉飞溅中赢得胜利,博取功名。上回与敌交锋,还是在木峡关下,麾下尽是轻装步兵,抑且还来不及布阵,对面却是唐人精骑,背后是汹涌的瓦亭水……力量太不对等了,即便舍死忘生,做困兽之斗,败局也是注定了的……
但望今日这支唐骑,杀得勇悍一些,不要一触即溃。莽热心说倘若一轮冲锋,唐骑便散,即便衔尾而追,我又能杀得了多少啊?况且对方身后便是已然结成了的步阵,说不定唐骑还会故意诈败,诱我近阵呢,我可得约束士卒,不能上他们的当!
唐军若肯勇斗,自己就有机会利用优势兵力,将敌包围、切割,从而极大杀伤之。终究自己这三千精骑逡巡不去,对于唐军乃是大患,而唐人这支重骑对于自己来说,也绝不可轻视啊,留得他在,不定什么时候便有可能派上大用场,用得好了,还可能转瞬间便即扭转战局。
他左手笼着缰绳,右手端着一丈四尺长的骑矛,瞄准了正面唐骑。双方距离越来越近了,四十步、三十步、二十步……莽热左手松开缰绳,朝侧面一探,握住了骑矛的中部,同时右手稍稍朝下一按压,将矛头略略扬起,正对敌面。
在此紧要关头,对面骑兵却突然间一低头——莽热心说啥意思,不敢瞧我?难道是已生怯意了不成么?但他也知道,唐人善制弩,尤其听说李汲军中有从关东调来的大量弩具,则对方莫不是要低头取弩么?眼看即将迫近两三丈距离,则哪怕单手所执的轻弩,朝胸腹间来这么一下,都有可能洞穿铁铠啊,更别说往脸上射了……
但你瞄准还需要时间,只要我足够警醒,预先设防,避过不难。而且一旦我避过来矢,你再抛弩执矛,恐怕就来不及了,我手中骑矛必能洞穿你的面门!
手上稍稍加力,双腿夹紧马腹,做好随时侧身避让,或者拨打来矢的准备。正当此时,对面的唐骑抬起头来,莽热看时,他手中并无别样器械,双手仍然都捏着矛杆,且和自己一样,将矛头稍稍抬起,朝向自己的面门。
好啊,那便双矛相交,来战个输赢高下吧!
但他料想不到的是,猛然之间,对面矛头上竟有火光爆闪,随即一团火云朝向自己面门疾卷过来!莽热本能地大叫一声,身体朝后一仰,几乎是躺在了马背上,那火云便在距离鼻尖不足半尺处飞过,热浪波及,竟连胡须都被燎卷了起来。随即胯下坐骑长嘶一声,将头一歪,便即转向侧驰。
莽热还没能直起身子来,突然间敏锐地察觉到危机迫近,当即横过手中长矛,朝上一磕。“啪”的一声,敌矛压下,震得他两臂酸麻——无他,这个姿势实在太不便于力了……
火云袭卷,非止一处,唐骑前突的第一排,各寻对手,人人都从矛上喷出来火光、浓烟,以及铁砂……蕃骑猝不及防,如莽热般于电光石火间得以避过的,十不足一,多数都被两丈外正中面门,惨呼着栽于马下。
尤其是战马受此惊吓,不敢再往前冲,部分侧向躲避,部分急于止步,竟致人立起来,还有不少一个失蹄,跌翻在地。蕃骑阵列,由此大乱……
——————————
这还是李汲今年才命老黄、贾槐等人研制出来的新兵器,原理与当日烧伤绮力卜藏的“火枪”相同,不过具体而微罢了。
也即用一截略细些的竹筒,近一尺长,事先填塞了火药,以及装有火药、铁砂、毒药的纸包,前端用薄纸封口,行动时不至于倾洒。最关键的,终于被他们搞出了原始的导火索,以粗纸包裹火药捻成,插连在竹筒后部。
双方相向疾驰,即将迫近之际,莽热见对方骑兵略低一低头,自然不是取弩,而是引燃了导火索——唐骑手中有用竹筒盛装的线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风,临出阵时方才点起。导火索的长短,乃是因应燃烧度而事先设定的,一旦点燃,唐骑当即抛弃火种,双手紧握矛杆,将矛头朝向敌人——
因为那竹筒就正绑缚在枪头之下,只不过被亮闪闪的枪头所遮掩,仓促之间,敌人未必就能注意得到。
于是数息之后,导火索将将燃尽,终于点着竹筒内火药,纸包当即爆碎,内裹铁砂便挟着火焰、黑烟,朝着敌人当面喷去。
起点VIP20230425完结22676万字959万总推荐文案青暝天下灵气潮涨,万物异常生长,各种妖魔鬼怪邪祟随着天地大变纷纷醒来。仙灵观下镇压的一尊大妖蠢蠢欲动即将破土而出。身为观主的张闻风还在为一日三餐填饱没有油水的肚子上下忙活。耕田的黑毛驴暗戳戳骂人驴日的,这日子没法过啦!纸人压床驴说话,红绣鞋儿鬼打墙。银子长脚牛挡道,狐有九命兔子窝。棺材铺子水走蛟,一串念珠荷花酒。梦中丢魂傀儡舞,雷击桃木剑斩邪。张闻风发现,他念诵前世记住的道祖经文,能够演化出一门门道化自然的神通法术。这是一个听江湖轶事长大野蛮生长的道门驴子受教化的故事。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斩妖除魔诛邪修仙路,不能退缩,不能畏惧,不能回头,佩剑前行,请善自珍重!...
作品简介变异的生物,恐怖的生物兵器,失控的杀手机器人。没有纯净的水,没有真正的人类,没有未来的地球文明。当李斯特穿越,来到了这核战爆的十八年前。终于知道自己究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三十二号避难所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回到明末时代,开辟中华科技进步之路。一个小人物,从小小的山村之中,搏击命运,走向大明末世的政治舞台在危机四伏的朝堂,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众生于大厦将倾在世界变革的前夕,励精图治,推动中华文明走向鼎...
万法界四宗鼎立,能人辈出,然三万年来,却无一人飞升成功。孟允川作为野心勃勃的天生反派,即使长于佛宗,他也做不到那该死的不杀生。杀生放火他都干,美色欲望都是虚幻。力量在前,哪一样还能入眼?不过浮云。三万年无人飞升?很好,这个挑战他喜欢。我在佛宗修杀戮道...
小小村医,进城帮师父还人情,不料被美女总裁看上从此,走上了纵横都市的逍遥人生!这该死的魅力,实在是无处安放!这个村医太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