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044章 必须要硬(第2页)

李衎的确有些意外,看了看李暄,忽然道:“想来大郎你已经有了主意,何不仔细说道说道?”

李暄笑道:“耶耶明鉴。此事,儿是这般想的:再过几日便是三郎悬弧之庆,不如让五郎做个姿态,宴请三郎,儿也同往。想来他二人既然都有和好之意,又有儿穿梭其中转圜,此事当可有一个圆满的解决。儿便是这般想的,是否可行,还请耶耶示下。”

所谓悬弧之庆,便是男子生日了。古时生了儿子,有很多说法,譬如“弄璋”。而悬弧也是其一,悬是悬挂,弧是指弓,表示男子尚武。悬弧就是在大门左边挂一张弓,以为生儿子的庆祝。某些时代、某些地方因此也有将悬弧之庆当作男子生日的说法,代州便是如此。而相应的,女子出生和生辰也有别的说法,譬如与弄璋相对应的,便是弄瓦。与悬弧相对应的,便是设帨。这是依照古礼,女子出生,挂佩巾于房门右。《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於门左,女子设帨於门右。”郑玄注:“帨,事人之佩巾也。”后来也用以指女子生辰。

李衎笑了起来:“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他见三郎和五郎终于可以和解,心中高兴,又道:“可要耶耶也一起前去?”

李暄心中吃了一惊,忙道:“这倒不必,三郎心气有些高,又是要与五郎和解,耶耶若去,只怕三郎反而心中别扭,反是不美。”

李衎微微蹙眉,不过还是点头:“那好,那某就不去了。”

李暄松了口气,又问道:“那此事是由儿去说起,还是……?”

“你去也不甚好。”李衎想了想,道:“此事耶耶自会安排,你不必操心了。”

李暄果然不操心,当下便点头应了:“既然耶耶自有道理,儿自然不多操心,耶耶若无别事,儿便告退了。”

李衎点点头:“去吧。”

“是。”李暄微微躬身一礼,转身离去。

李衎却看不到他转身那一刹,嘴角露出的一丝冷笑——

李衎自然不会亲自去找李曜说起这件事,他也需要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很好找,那就是李曜的生母杨氏。

李衎自去找杨氏说起此事,李曜这个时候却开始为他的佩剑再次动起脑筋来了。

原先他打造自己现在这把佩剑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试验新的炼铁方法,至于其他的讲究,那都没顾得上。现在却不同,现在他学了钟离权的青龙剑法,对于剑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需要再打造一把新剑,以使得自己的剑法与这把剑更相适应。甚至更关键的是,他始终对钟离权所说的“金火天杀之相”有些担心,现在忍不住想试着给自己弄一副盔甲,虽然并不见得有用,但放在身边,也算是个心理安慰。

李曜对古代炼钢炼铁的了解除了他祖父的那本册子之外,主要便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本书的“五金”篇里曾描述过一种效率较高的冶铁炉,它的特点是冶铁炉和搅拌炉一体化,用耐火材料作为沟渠连通,当铁水流出冶铁炉以后,直接流向敞口的搅拌炉,工人就可以立即搅拌制造熟铁了,这种连续作业有助于节省燃料。

此外,西夏和它的同族曾锻造一种被汉族人称为“瘊子甲”的冷锻甲,形制不详,反正不会是锁子甲。它的特点是锻打时不加热,直接锻造,直到减厚三分之二。在甲片末端留一小部分不锻,以方便工人判断锻打减厚程度(瘊子甲的名称来源于此,因为光滑甲片上这一小部分突起类似于皮肤上的疣)。作为后世之人,他当然明白这种盔甲不是钢甲,而是冷变形产生加工硬化的熟铁甲。它的好处是硬度增加,对抗当时的熟铁箭镞很有好处。沈括说用强弩试验射击(大概是张弦力量216公斤的宋朝一等弩),75米之外无法穿透,即使偶然命中空隙处,箭镞铁翼也都卷曲了。它的坏处有两个:一是同样因为加工硬化,造成韧性下降(没有证据或文献表明这种甲锻后要经过退火);二是耗费工时太多。因为室温下锻打对体力要求比加热锻打要高得多,而且锻成后钻孔比一般的熟铁盔甲难得多。

自从学会青龙剑法,李曜对近战的把握大了不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远战,所以对于抗箭矢的能力,他就相当关心。这种冷变形的熟铁甲对箭镞防御力已经很好,其实它的硬度至多不过HV两百出头。不难想象如果用神臂弓之类中国弓弩射击硬度可达HV5oo以上,韧性1ooJ/cm2以上,而且利用了弧形硬壳结构的欧洲板甲会有什么结果。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二记载1o41年北宋田况《上兵策十四事》中第十二事就是希望普及“纯钢甲”,不过这种“冷砧”锻出来的,显然只是冷锻熟铁甲——真正能普及的钢甲都是大面积甲板,鱼鳞钢甲耗费工时很多、成本很高,而且非常耗费精力,无法普及——其实关键是李曜知道自己现在没那个本钱——他还提出仓库中存放的赵匡胤时代的盔甲系绳已经断开,但甲片质量上乘,恳请重新穿贯,编成三五万套给边防军,可惜连这个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岳珂《愧郯录》卷十三《冷端甲》条也说冷锻甲的性能良好,而且从前已经有装备,然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停产很久了。这也许会令人感到奇怪,宋朝比西夏富得多,为什么西夏可以普及冷锻甲,宋朝却不能呢?田况一针见血的指出:“由彼专而精,我漫而略故也。”不过他还没有说完全。一个由阴谋家建立的王朝,由一群文弱的猥琐男统治,这些猥琐男肆无忌惮的歧视军人和技术工人,几乎是明目张胆的把他们——国家的矛和盾——踩在脚下肆意践踏。为了一小撮文弱书生的统治,不惜把整个国家变成软弱无力的、跟他们一样的糊涂虫。而独裁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样的支持乃至亲自鼓动这种歧视。这样的国家要有好装备和好军队,比用麻绳穿针眼还难。

而在明朝《武备志》里,曾描述过当时的“复合盔甲”。明军的头盔每顶用熟铁五六斤,加钢一斤。如何制造不详,估计是将钢片锻焊到铁皮上,明朝时期中国已经成功仿制西亚整体式头盔,实施这种焊接术是完全可能的。茅元仪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护臂一只用熟铁十二三斤,加钢一斤锻合。

至于这里头所用到的焊接技术,说老实话到底“包钢”、“嵌钢”“夹钢”、“贴钢”到底是什么,李曜实在搞不清楚。何堂坤曾有过介绍,但语焉不详。至于“花纹钢至迟明于汉代”的说法,不过是不值一驳的呓语。他从网上的只言片语估计,“夹钢”、“贴钢”应该是一种锻打技术或焊接技巧,而不是焊接原则。例如张小泉剪刀就采用了“贴钢”,这显然不会是钢包铁的意思。至于钢包铁的焊接原则在中国是否曾得到运用,从古书中可以看到宋应星等曾说过百炼钢应包裹铁芯,这种焊接法不算复杂,因此被中国人掌握是完全可能的,但宋应星也说得很明白,这是极品刀剑才能“享受”的待遇。并且《天工开物》卷十《锤锻》已经说得很清楚,当时制造兵器和农工具,基本上都是铁体钢刃。沈括、戚继光口中的好刀剑也都是铁体钢刃。直到后世,中国依然有“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的说法,这也表明了铁体钢刃一直是中国刀具的基本焊接原则(欧洲古代焊接原则是民用刀具铁包钢,军用刀具钢包铁,因此欧洲就没有这种俗语)。至于中国到底有没有出现过钢包铁,乃至类似于日本本三枚的焊接技术,李曜就更搞不清楚了,毕竟他也不是专业人士,了不起是个“半专业人士的非正式传人”。不过有一点李曜是怀疑的,就是缺乏皮部的刀剑主要的问题是易于弯曲,而不是宋应星所说易于折断。

盔甲暂时考虑冷锻,新剑则还须仔细思量。

青龙剑法有几招特别刁钻古怪,因此李曜甚至考虑过软剑,但很快他便放弃了这个设想,因为软剑实在不理想。其实中国古代一直有一种奇怪的弹簧钢情结。这种情结最早似乎可以追述到沈括,他说:“钱塘有闻人绍者,常宝一剑。以十大钉陷柱中,挥剑一削,十钉皆截,隐如秤衡,而剑镴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復直如弦。关中种谔亦畜一剑,可以屈置盒中,纵之復直。张景阳《七命》论剑曰:‘若其灵宝,则舒屈无方。’盖自古有此一类,非常铁能为也。”也许这种情结还可以一直向前追述到西晋。不过站在儒家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对各种技术一窍不通,又没有上过战场,受过军训,没有军事知识,对刀剑质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是对一些看上去很特别、有趣的现象感兴趣。所以弹性好的刀剑自然就会得到重视。

其实,弹簧钢跟好刀剑,是根本不能兼容的。先,弹簧钢的要求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极限、疲劳极限应极高,而塑性和韧性要求相对不高。而刀剑最重要的两项指标恰恰是硬度和韧性,所以从根本设计目的上说,弹簧钢就不宜作为刀剑。其次,弹簧钢对钢材的要求,磷、硫都必须少于o.oo4%,古代钢材,尤其是中国钢材,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再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弹簧钢含碳量范围(仅指碳素钢,不过古代也只有碳素钢)为o.6%-o.9%之间,至低不得过o.2%,并要求最好是单体结构。而古代刀剑要求芯部含碳量o.2%以下,并且都是焊接锻合结构。再次,碳素钢淬透性小(临界直径6-8毫米),抗松弛性能不够好。最后,弹簧钢制造方法有四:一是钢丝或钢带索氏体化后进行冷变形强化;二是钢丝或钢带淬火+回火;三是钢丝或钢带冷变形后退火;四是冷热轧钢。古代显然不会有第一、四种加工方法,回火中国人不会,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冷变形后退火。这样的弹簧钢硬度不过HB325,对宋时刀剑来说这样的硬度完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果只对钢进行淬火,这样的刀剑是很容易折断的。

所以在古代条件下,好刀剑根本不可能也没必要具有高弹性。日本、欧洲、西亚、印度工匠也都没有对他们的刀剑提出过高的弹性指标。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真正有制刀剑经验的工匠、或者具有军事经验的军人,会要求自己的刀剑能弯曲9o度以上,欧洲剑的要求至多是弯曲二十度。当然现代单体刀剑通过调质,有可能达到弹簧钢的要求,但这是没有意义的。一把甩来甩去的弹簧钢剑只会把使用者割伤。

那么沈括的说法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人家对他耍了些障眼法,砍钉的时候用真正的宝剑,给他把玩的时候用的是另一把弹性较好的剑。顺便说一下,砍断大钉并不难。钉子基本上都是本体含碳量低,尖端含碳量高,钉头硬度不过HV一百几十。用淬火后的剑砍之,如果力气够大,确实可以做到一次砍断十根大钉。当然这也是理论说法,毕竟人的力气是有限的。估计表演砍钉的时候,钉子也做过手脚。

不过弹簧钢的软剑似乎对中国人很有吸引力,8o年代龙泉剑厂也有板有眼的“复原”了古代弹簧钢剑。而李曜之所以会想起做一把软剑来,却是因为很小的时候看过郑少秋的《戏说乾隆》,里头的乾隆皇帝就有这么一把藏在腰带里的软剑,曾经让他觉得很是威风而潇洒。

除了软剑的这个误区之外,还有一个误区则是全世界的通病:割羽毛情结。大概这种说法从某地源,因为很有感染力,所以不胫而走。据说一根羽毛(或头)被风吹向刀剑,在刃上就碰断了。

李曜曾经很相信这种说法,因此有句成语就叫“吹毛断”。但自打他自己亲自管理铁坊并开始实验之后,他才现这种说法实在无聊,而且作为现代人,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证明其虚妄。现代科技远比古代达,可有谁听说过现代哪一把刀具可以做到这样吗?这种谣言的出现,是因为古人搞不清硬度的概念,便以为越锋利的刀硬度就越高,或者相反,硬度越高的刀就越锋利。因此他们“合理的”想象出了一种锋利到不用用力就可以割断东西的刀剑。实际上锋利只跟刃口厚薄有关,而跟硬度无关。HV3oo的剃刀片,显然比HV7oo而未开刃的乌兹钢刀锋利得多。其实真正懂刀剑的古人也不会犯这种错误。欧洲日本的制刀剑工匠,检测产品的方法很多,却从来不会拿根羽毛或头来试验。

因此李曜现在给自己造新剑,对于锋利与否,要求并不甚大,对弹性如何,要求也不大,唯有一点……必须要硬!

热门小说推荐
穿书成为假千金的亲妹妹后

穿书成为假千金的亲妹妹后

社畜云章穿越修真界后又穿进一本真假千金文,成了假千金的亲妹妹。真假千金有一个共同的白月光卫王。卫王是皇太后嫡出,清隽绝俗,如天上月,在云隐寺出家。当云章穿书而来,拉着一家子跑路,路遇一少年,甚合胃口。卫王如月光清冷你意欲何为?云章别误会,就是看上你封地那一片山云隐寺旁边那些田地。卫王愈冷竟然没看上孤?云章四舍五入就算是吧?毕竟这身份是真的好用!破庙里,云章暗道,不好!真千金好像又重生了,竟然要将她和白月光一块杀了!莫非还想做女帝?但这么乱来不是坑人吗?...

美剧:谁还没点副业?

美剧:谁还没点副业?

简介关于美剧谁还没点副业?先生们!女士们!这里是艾伦秀!让我们有请!最出众的小说家!伟大的数学家!魔术之神!奥卡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诺贝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诺亚康斯坦斯库柏!!!主持人唱响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头衔后,一名金色短,面带微笑的俊美男人从幕后走上舞台。诺亚接过话筒,开口便是迷死人不偿命磁性声调。其实,我的主业是神只,魔术师,数学家大学教授这些其实只是我的副业(单纯的爽文,不喜轻喷~)...

狂妃来袭:腹黑邪王请宽衣

狂妃来袭:腹黑邪王请宽衣

简介关于狂妃来袭腹黑邪王请宽衣她本是燕京城最尊贵的嫡女,也是人人嘲讽鄙夷的寡妇。当她带着没爹的小包子回归,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她的好戏。谁料天人之姿的摄政王竟天天腆着脸上门倒贴?王爷,尚书府小姐在楚大小姐面前炫耀新得的夜明珠!送大小姐百匣子夜明珠,给大小姐缀鞋面玩。王爷,大理石少卿夫人抢了楚大小姐看中的字画!把八大仙人的字画送过去给大小姐糊墙。王爷,漕帮帮主天源公子淮南王和漠北可汗都说愿意给小公子当爹!本王这个亲爹还没死,他们算老几!从此小寡妇摇身一变,过起了带娃虐渣赚钱撩美人的生活,天天美滋滋,日日换新欢。什么,渣王爷想吃回头草?楚寒烟崽!呸他!小崽崽我tui!!某王爷我不是!我没有!听我说!...

我成了一本功法秘籍

我成了一本功法秘籍

作品简介我成了一本功法秘籍,好多人都想上了我啊呸,是好多人都想修炼我!按照剧本,无数人打生打死争夺我,但都没抢到我,随后一个清秀的少年出现了。他是一个大家族的...

九敏!封家小奶包又拿泥人扔鬼啦

九敏!封家小奶包又拿泥人扔鬼啦

华国富封家多年前被绑架后坠下山崖生死不明的奶团子。突然某天拖家带口的自己找回来了。奶团子小熙宝的出现,给封家重新带来了希望和生机。有人想设计搞垮封家,熙宝出手解局破阵分分钟搞定!有人想给垃圾复国,熙宝直接一套灰飞烟灭大礼包!有人欺负熙宝的小哥哥,泥人小分队出动,上去邦邦就是几拳!给妈妈治病帮姐姐摆脱轮椅九敏!封家小奶包又拿泥人扔鬼啦...

征服之全面战争

征服之全面战争

这个世界的走向不是通过演讲和大多数投票表决来制定的,唯有铁与血,才是让反对者闭嘴的捷径!林皓达霸道的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戴在自己的头上,桀骜且自信的向全世界说出他的登基宣言!这是一个拥有全面战争系统的黄种人,在西方欧洲杀出一片天地,征服全世界的故事!主角只信奉一句话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征服之全面战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