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章 政归司马(第1页)

司马懿又一次取得了成功,这次取胜的关键不在于军事行动,更多的是从政治入手把握住了人心,既抓住了对手的心理,也获得了众多元老重臣的人心向背。假如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托付的辅政大臣不是曹爽,而就是一开始的燕王曹宇或是其他曹姓宗亲,甚至是夏侯家的人,如夏侯玄等,事情也许不会演变成今天这种局面。司马懿仍然可以作为国家柱石,作为标杆树立在曹魏的苍穹之下,其地位和名誉仍然可以达到人臣的顶点,最后安享荣华、终老一生,这本应该是每一个做臣子的最高终极目标。然而司马懿不认可这样的结局,他选择了一条更加大胆、更加冒险的人生道路,成则收揽天下,败则万劫不复。

从决心对曹爽及其党羽诛灭三族的那一刻起,司马懿的思想已经生了巨大变化,既然动手了,就不能收手,既然做了,就要把事情做绝。因为天下毕竟是曹家的,司马懿灭掉了曹家的掌权者、代言人,不是谋反,也是政变。司马懿只是太傅,从名分上来说并没有诛杀大臣的权力,即使诛灭曹爽一党的诏令出自皇帝,但谁都明白,在司马家已经取得威势的条件下,皇帝曹芳的意志已经身不由己了。然而,曹芳之外还有曹氏宗亲,曹芳之后还会有曹家人继续接班儿。为了保证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正义、合法的,并且永远不得翻案,司马懿必须从此将曹家彻底压制,对于那些誓死效忠曹魏的人同样也是该杀的杀,该压的压。尽管司马懿已是七十岁的年纪,也正因为如此,司马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全,就不能给曹氏再翻盘的机会,因而开了杀戒就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必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如果司马懿最终确定了这样的思路,那么由司马家取代曹魏的江山就成为必然。司马懿的判断没有错,此次事变中,很多老臣之所以站在自己这一边,只是因为看不惯曹爽等人的胡作非为,担心影响到自己家族的利益,但将曹爽诛灭三族这种处理结果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你司马懿连曹氏宗亲都敢杀,那还有谁是你不敢杀的吗?杀曹爽已令一众臣工不寒而栗,至于未来可能由司马氏取代曹家的天下更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这样看来,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过司马懿不是曹爽,作为传统儒家名教出身的司马懿不会乱来,也不会滥杀。司马懿不仅是满腹韬略的军事奇才,也是一位历经宦海的政治老手。政变成功后,司马懿对曹魏政权采取的策略就是杀一批,拉一批,免一批,用一批,就像在军事斗争中采取的策略一样,先要迷惑对手,进而瓦解对手。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司马懿在将曹爽集团团灭之后,朝廷于同月十八日宣布实行大赦。第二天,即正月十九日,皇帝下诏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但司马懿坚辞不受。九锡本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中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荣誉的象征。但接受九锡之人或是其后代有很多在后来篡取了江山,比如西汉末期的王莽、东汉末期的曹操,他的儿子曹丕篡夺了大汉天下,甚至东吴的孙权也曾受过曹魏九锡之礼,最后却称帝建国。或许司马懿想要表明自己没有野心才拒绝了九锡,不过司马懿考虑更多的,是大变之后需处处谨慎,保持低调,因为支持、维护曹家的还大有人在。

比如桓范、鲁芝等人,在司马懿起事当天便出城去投奔了曹爽,但事后司马懿对二人的处理却迥然不同。桓范被灭族,鲁芝后来得到重用。因为桓范忠于的不是曹爽个人而是曹魏政权,且桓范的威望高,名气大,所以影响也大,这样誓死效忠曹魏的人如果留着,日后必然成为司马家族最大的隐患,所以绝不能留。而鲁芝任职于大将军府,只是出于职业操守效忠于曹爽这位上级领导,且鲁芝官职不大,缺乏影响力,不会对司马家构成威胁,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当时鲁芝逃出洛阳时,还打算叫上同在大将军府任职参军的辛敞一起出城。辛敞是前卫尉辛毗的儿子,辛毗曾以军师身份到司马懿的雍凉前线督军。辛敞还有个著名的姐姐辛宪英,于是便去找姐姐商量,自己是否应该出城投奔曹爽。辛宪英当时觉得,司马懿举事不过是想诛除曹爽。辛敞便问:“能成功吗?”辛姐说:“差不多,曹爽的水平无法和太傅相比。”于是辛敞说道:“那我就别出城去找曹爽了。”辛姐却道:“怎么能不去呢?忠于职守是人之大义,普通人遇到危难,尚且应该救助。端人家饭碗却不管人家的事情,这可是不详的征兆。如果替别人承担责任,甚至去死,那也是更亲密的人应该做的,你不过是从众而已。”辛姐一番话就是在教导弟弟,为人臣子就要忠于职守,辛敞毕竟是大将军的属官。但不必担心,辛敞不过只是个普通参军,既不是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也没有做过什么违反规制的事情,去投奔曹爽只是尽一个下属的本分。言外之意就是,弟弟辛敞不会有性命之忧的。于是,辛敞出城投奔了曹爽。事件最终如辛宪英所料,司马懿政变成功,曹爽被诛,弟弟辛敞只是被免去参军之职,没有被过多追究。不久之后,辛敞又被司马家重新启用了。辛敞不得不佩服地说道:“如果不是和姐姐商量,几乎失去了做人的大义啊。”辛宪英是辛毗之女,卫尉羊耽之妻,以聪朗识人著称,自此更有名气了。辛宪英有个夫侄,也就是老公羊耽的侄子羊祜。羊祜出身兖州泰山郡羊氏家族,十二岁时父亲羊衜去世,羊衜生前任曹魏上党太守,后来羊祜多受叔父羊耽关照逐渐成长起来。正始年间,曹爽有意征辟王沈和羊祜为官,王沈劝羊祜一同应征。羊祜却说:“拼上性命去侍奉别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意思就是跟从曹爽恐怕有风险,于是王沈便独自应召。现在曹爽事败,王沈因是曹爽故吏而被免官,又见到羊祜时说道:“我不会忘记你以前说过的话呀。”羊祜则说:“事情这样也不是我当初能够想到的呀。”其实,别看羊祜当时还不到三十岁,可看问题很具有前瞻性,或许曹爽一伙的结局早在羊祜的预料之中。以曹爽集团当初的权势,像羊祜这样能保持冷静并不看好曹爽的人实在很少。羊祜后来成为晋国的一代名将,灭吴之策便出自羊祜。

处决了曹爽集团,司马懿没有忘记,还有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必需要有个说法,即曹爽的表弟,著名的玄学人物夏侯玄。夏侯玄此时担任征西将军,正在雍凉前线防备西蜀。夏侯玄当初支持曹爽改革,显然应该归为曹爽一党。但夏侯玄又确实与众不同,尽管算是曹爽的人,包括夏侯玄总督雍凉也是曹爽的安排,可夏侯玄为人磊落,从不结党营私,考虑问题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似曹爽那伙玄学之徒总喜欢搞些阴谋诡计。夏侯玄与那些人并没有什么私下里的交情,只是出于亲戚关系与曹爽来往的更多一些。此次政变可以说和夏侯玄没有关系,夏侯玄远在雍凉,近些年对京城内曹爽集团的情况也不太清楚。然而夏侯玄、曹爽毕竟是表兄弟,夏侯家和曹家又是世代姻亲,打击了曹家就不可能不触及到夏侯家。更何况夏侯玄眼下在外掌兵,这就犯了司马懿最大的忌讳,无论曹家还是夏侯家要是借助亲曹的势力弄出个兵变什么的,那可就麻烦了。因此司马懿决定剥夺夏侯玄的掌兵之权,调回朝廷中央任大鸿胪,后又改任太常。大鸿胪和太常均属九卿序列,虽然没什么实权,可级别不低,对于像夏侯玄这样和曹爽如此亲近之人应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其实,同夏侯玄一起被征召回京的还有同在雍凉前线效力的征蜀护军,即夏侯玄的堂叔夏侯霸。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次子,听说司马懿在洛阳动事变,大肆诛杀曹爽及其族人,夏侯霸因曹家和夏侯家世代姻亲的关系害怕受到牵连,于是力劝夏侯玄不要回洛阳,不如投了蜀汉。夏侯玄义正言辞地说道:“我怎么能为了苟活而委身于敌国呢?!”最终夏侯霸投奔西蜀,夏侯玄则奉诏回京。夏侯玄如此坦荡,司马懿自然不会杀他。司马懿不杀夏侯玄就是要向天下表明,自己举事完全是出于公忠体国,所以绝不为难同样公忠体国之人。夏侯玄既没有曹爽团伙那样的胡作非为,更没有曹爽那些所谓的不臣之举。尽管司马懿同夏侯玄在治国理政方面存在分歧,但司马懿借此不仅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度,也要向世人表明,自己只杀奸党,不杀忠臣,朝野上下不必人人自危,这是重大事变之后司马懿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另外还有一层原因,夏侯玄和司马家也有姻亲关系。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曾是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原配夫人,两人育有五个女儿。也就是说,司马懿这五个孙女还要管夏侯玄叫一声舅舅呢。还是把舅舅给孙女们留下吧,司马懿也想通过此举将夏侯玄彻底拉到司马家一边,这对司马氏日后执掌权力将大有好处,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司马懿都能预料到的。夏侯玄离开西北后,司马懿任命自己的老部下雍州刺史郭淮为征西将军,总督雍凉。雍州刺史一职则由自己的老友陈群之子陈泰接任,陈泰在高平陵事变中曾出使曹爽大营劝说其归降司马懿。还有一位三国后期的著名人物邓艾也在此时受到司马懿的提拔而崭露头角,同样被派往西北地区担任南安太守,南安郡在今天的甘肃陇西地区。这样安排过后,西北前线对蜀事务可以让司马懿放心了,之后还有东南。

四月,魏国改年号为嘉平,这样正始十年就变成了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当初,曹爽在伊水之南踌躇不前时,太尉蒋济曾经去信,并信誓旦旦地向曹爽保证,说太傅司马懿只是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没有其它。然而现在的结果却是曹爽及其兄弟满门被杀,蒋济却因为在此次事变中的功劳晋封都乡侯。虽然蒋济感到羞愧而上疏推辞封赏,但朝廷不允。司马懿的意思就是,老蒋在这次事变中也是出了力,帮了忙的,现在拒绝封赏是想把自己撇干净吗?那可不成,司马懿现在要最大限度的和这些元老重臣们绑在一起,只有这样,自己的行为才更加合理,更符合民意。蒋济无奈,自己算是被司马懿给拉下水了,蒋济也没想到司马懿出手如此狠辣,竟然将曹爽灭族。蒋济悔恨自己失言于曹爽,自此郁郁寡欢,忧郁成疾,很快就去世了。司马懿心想,去世可以,脱离组织的不行,于是又将太尉之职册封给了另一位四朝元老,即司空王凌。

王凌出自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王氏家族,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侄子。曹操时代,王凌开始出任相府掾属。曹丕、曹叡时期,王凌屡立功勋,一路升迁,到了曹爽掌权的正始年间,王凌累迁至车骑将军、任职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成为曹魏东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王凌对曹爽感恩戴德,也更忠于曹家天下。现在听说朝中有变,司马懿竟然将曹爽团灭,王凌自然心生不满。虽然司马懿也想用太尉的职务拉拢王凌,但王凌这时已近八旬,比司马懿还要年长,对司马懿这点儿心思根本不为所动。王凌有个外甥令狐愚,这时正任兖州刺史,驻防于平阿(今江苏高邮至安徽天长县一带)。甥舅二人同时掌兵,负责东南地区对吴军事。王凌和外甥多次商议,认为曹家的天下现在被司马家掌控,皇帝又年少懦弱,恐怕江山早晚要易主,不如另立曹氏年长新君,在许昌建都。王凌看好的曹氏宗亲为楚王曹彪,曹彪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年纪已过半百,对于现在的皇帝曹芳来说是爷爷辈的人物。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九月,令狐愚派遣手下将领张式来到淮南与楚王联络,暗示曹彪准备迎立其为新主。曹彪未置可否,显然也动了这层心思。王凌又派舍人劳精前往洛阳,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时任朝廷尚书的王广。王广很有才学,蒋济生前就曾评价王凌父子,说王凌文武双全,当世无双,其子王广更有大志,胜父一筹。当王广听说父亲的计划后,立即劝说道:“凡举大事,应以人情为本。曹爽骄奢淫逸,何晏虚华浮夸,丁谧、毕轨、桓范、邓飏等人只知追逐名利,这样的人已经失去了民心。再加上他们更改国家典章制度,随意变换政策法令,心里的想法看似高远却不符合民情实际。百姓习惯了旧的制度,所以没有人跟从他们。这些人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一旦同时被诛,身边名士四散,百姓反觉安定,也没有人为他们感到悲哀,这就是失去民心的缘故啊。现在,司马懿的心思虽难以揣测,事态的展也难以预料,但司马懿却懂得提拔人才,树立贤能,修复前朝的政策法令,符合民众的内心期望。凡是曹爽以前作恶的事情,也必定予以修正。司马父子夙夜勤政不懈,总以安抚民生为先。而且司马父子同掌兵权,根本不是可以轻易推翻的。”然而王凌并没有听从儿子的劝告,先是出于自己对曹魏的一片衷心,作为四朝元老的王凌不能容忍曹家天下为外姓篡取。其次,王凌的内心颇有不服,自跟随曹操时起,王凌就开始立下战功,后多次击败东吴兵马,成为曹魏东南半壁的砥柱中流,所以获得车骑将军的军中高位。凭此功绩,王凌一直对军界第一人司马懿的地位不以为然。都说司马懿足智多谋、老当益壮,可在王凌眼中却是诡计多端、老不知耻,不过一皓老贼而已。王凌心想,你老我更老,你老当益壮,我老成谋国,为了国家,咱们二老就较量较量。不得不说,年近八十的老将王凌确有老夫聊少年狂的气概,但在识见方面却不如他的儿子王广。司马懿自取得政变成功后,司马家族势头正盛,也懂得修明政治获取人心,这时候与司马懿决裂,其势不在王凌一边。再说,司马懿不仅是老当益壮,更是老谋深算呐。又老又贼的司马懿其谋略值在同时代恐怕无出其右,就连诸葛亮、6逊这样的人物在司马懿这里也讨不到什么便宜,王凌难道没有仔细想想吗?想必没有。王凌只看到了自己廉颇老矣的气势,却低估了司马懿老奸巨猾的谋略,看来王凌是铁了心准备干一场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十一月,令狐愚再次派出张式去见楚王,以便进一步确定起事的细节问题。可还没等张式回来复命,令狐愚就得急症病逝了。这下,只剩下了老王凌一个人,究竟何去何从呢?

(未完待续)

司马懿又一次取得了成功,这次取胜的关键不在于军事行动,更多的是从政治入手把握住了人心,既抓住了对手的心理,也获得了众多元老重臣的人心向背。假如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托付的辅政大臣不是曹爽,而就是一开始的燕王曹宇或是其他曹姓宗亲,甚至是夏侯家的人,如夏侯玄等,事情也许不会演变成今天这种局面。司马懿仍然可以作为国家柱石,作为标杆树立在曹魏的苍穹之下,其地位和名誉仍然可以达到人臣的顶点,最后安享荣华、终老一生,这本应该是每一个做臣子的最高终极目标。然而司马懿不认可这样的结局,他选择了一条更加大胆、更加冒险的人生道路,成则收揽天下,败则万劫不复。

从决心对曹爽及其党羽诛灭三族的那一刻起,司马懿的思想已经生了巨大变化,既然动手了,就不能收手,既然做了,就要把事情做绝。因为天下毕竟是曹家的,司马懿灭掉了曹家的掌权者、代言人,不是谋反,也是政变。司马懿只是太傅,从名分上来说并没有诛杀大臣的权力,即使诛灭曹爽一党的诏令出自皇帝,但谁都明白,在司马家已经取得威势的条件下,皇帝曹芳的意志已经身不由己了。然而,曹芳之外还有曹氏宗亲,曹芳之后还会有曹家人继续接班儿。为了保证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正义、合法的,并且永远不得翻案,司马懿必须从此将曹家彻底压制,对于那些誓死效忠曹魏的人同样也是该杀的杀,该压的压。尽管司马懿已是七十岁的年纪,也正因为如此,司马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全,就不能给曹氏再翻盘的机会,因而开了杀戒就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必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如果司马懿最终确定了这样的思路,那么由司马家取代曹魏的江山就成为必然。司马懿的判断没有错,此次事变中,很多老臣之所以站在自己这一边,只是因为看不惯曹爽等人的胡作非为,担心影响到自己家族的利益,但将曹爽诛灭三族这种处理结果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你司马懿连曹氏宗亲都敢杀,那还有谁是你不敢杀的吗?杀曹爽已令一众臣工不寒而栗,至于未来可能由司马氏取代曹家的天下更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这样看来,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过司马懿不是曹爽,作为传统儒家名教出身的司马懿不会乱来,也不会滥杀。司马懿不仅是满腹韬略的军事奇才,也是一位历经宦海的政治老手。政变成功后,司马懿对曹魏政权采取的策略就是杀一批,拉一批,免一批,用一批,就像在军事斗争中采取的策略一样,先要迷惑对手,进而瓦解对手。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司马懿在将曹爽集团团灭之后,朝廷于同月十八日宣布实行大赦。第二天,即正月十九日,皇帝下诏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但司马懿坚辞不受。九锡本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中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荣誉的象征。但接受九锡之人或是其后代有很多在后来篡取了江山,比如西汉末期的王莽、东汉末期的曹操,他的儿子曹丕篡夺了大汉天下,甚至东吴的孙权也曾受过曹魏九锡之礼,最后却称帝建国。或许司马懿想要表明自己没有野心才拒绝了九锡,不过司马懿考虑更多的,是大变之后需处处谨慎,保持低调,因为支持、维护曹家的还大有人在。

比如桓范、鲁芝等人,在司马懿起事当天便出城去投奔了曹爽,但事后司马懿对二人的处理却迥然不同。桓范被灭族,鲁芝后来得到重用。因为桓范忠于的不是曹爽个人而是曹魏政权,且桓范的威望高,名气大,所以影响也大,这样誓死效忠曹魏的人如果留着,日后必然成为司马家族最大的隐患,所以绝不能留。而鲁芝任职于大将军府,只是出于职业操守效忠于曹爽这位上级领导,且鲁芝官职不大,缺乏影响力,不会对司马家构成威胁,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当时鲁芝逃出洛阳时,还打算叫上同在大将军府任职参军的辛敞一起出城。辛敞是前卫尉辛毗的儿子,辛毗曾以军师身份到司马懿的雍凉前线督军。辛敞还有个著名的姐姐辛宪英,于是便去找姐姐商量,自己是否应该出城投奔曹爽。辛宪英当时觉得,司马懿举事不过是想诛除曹爽。辛敞便问:“能成功吗?”辛姐说:“差不多,曹爽的水平无法和太傅相比。”于是辛敞说道:“那我就别出城去找曹爽了。”辛姐却道:“怎么能不去呢?忠于职守是人之大义,普通人遇到危难,尚且应该救助。端人家饭碗却不管人家的事情,这可是不详的征兆。如果替别人承担责任,甚至去死,那也是更亲密的人应该做的,你不过是从众而已。”辛姐一番话就是在教导弟弟,为人臣子就要忠于职守,辛敞毕竟是大将军的属官。但不必担心,辛敞不过只是个普通参军,既不是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也没有做过什么违反规制的事情,去投奔曹爽只是尽一个下属的本分。言外之意就是,弟弟辛敞不会有性命之忧的。于是,辛敞出城投奔了曹爽。事件最终如辛宪英所料,司马懿政变成功,曹爽被诛,弟弟辛敞只是被免去参军之职,没有被过多追究。不久之后,辛敞又被司马家重新启用了。辛敞不得不佩服地说道:“如果不是和姐姐商量,几乎失去了做人的大义啊。”辛宪英是辛毗之女,卫尉羊耽之妻,以聪朗识人著称,自此更有名气了。辛宪英有个夫侄,也就是老公羊耽的侄子羊祜。羊祜出身兖州泰山郡羊氏家族,十二岁时父亲羊衜去世,羊衜生前任曹魏上党太守,后来羊祜多受叔父羊耽关照逐渐成长起来。正始年间,曹爽有意征辟王沈和羊祜为官,王沈劝羊祜一同应征。羊祜却说:“拼上性命去侍奉别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意思就是跟从曹爽恐怕有风险,于是王沈便独自应召。现在曹爽事败,王沈因是曹爽故吏而被免官,又见到羊祜时说道:“我不会忘记你以前说过的话呀。”羊祜则说:“事情这样也不是我当初能够想到的呀。”其实,别看羊祜当时还不到三十岁,可看问题很具有前瞻性,或许曹爽一伙的结局早在羊祜的预料之中。以曹爽集团当初的权势,像羊祜这样能保持冷静并不看好曹爽的人实在很少。羊祜后来成为晋国的一代名将,灭吴之策便出自羊祜。

处决了曹爽集团,司马懿没有忘记,还有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必需要有个说法,即曹爽的表弟,著名的玄学人物夏侯玄。夏侯玄此时担任征西将军,正在雍凉前线防备西蜀。夏侯玄当初支持曹爽改革,显然应该归为曹爽一党。但夏侯玄又确实与众不同,尽管算是曹爽的人,包括夏侯玄总督雍凉也是曹爽的安排,可夏侯玄为人磊落,从不结党营私,考虑问题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似曹爽那伙玄学之徒总喜欢搞些阴谋诡计。夏侯玄与那些人并没有什么私下里的交情,只是出于亲戚关系与曹爽来往的更多一些。此次政变可以说和夏侯玄没有关系,夏侯玄远在雍凉,近些年对京城内曹爽集团的情况也不太清楚。然而夏侯玄、曹爽毕竟是表兄弟,夏侯家和曹家又是世代姻亲,打击了曹家就不可能不触及到夏侯家。更何况夏侯玄眼下在外掌兵,这就犯了司马懿最大的忌讳,无论曹家还是夏侯家要是借助亲曹的势力弄出个兵变什么的,那可就麻烦了。因此司马懿决定剥夺夏侯玄的掌兵之权,调回朝廷中央任大鸿胪,后又改任太常。大鸿胪和太常均属九卿序列,虽然没什么实权,可级别不低,对于像夏侯玄这样和曹爽如此亲近之人应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其实,同夏侯玄一起被征召回京的还有同在雍凉前线效力的征蜀护军,即夏侯玄的堂叔夏侯霸。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次子,听说司马懿在洛阳动事变,大肆诛杀曹爽及其族人,夏侯霸因曹家和夏侯家世代姻亲的关系害怕受到牵连,于是力劝夏侯玄不要回洛阳,不如投了蜀汉。夏侯玄义正言辞地说道:“我怎么能为了苟活而委身于敌国呢?!”最终夏侯霸投奔西蜀,夏侯玄则奉诏回京。夏侯玄如此坦荡,司马懿自然不会杀他。司马懿不杀夏侯玄就是要向天下表明,自己举事完全是出于公忠体国,所以绝不为难同样公忠体国之人。夏侯玄既没有曹爽团伙那样的胡作非为,更没有曹爽那些所谓的不臣之举。尽管司马懿同夏侯玄在治国理政方面存在分歧,但司马懿借此不仅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度,也要向世人表明,自己只杀奸党,不杀忠臣,朝野上下不必人人自危,这是重大事变之后司马懿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另外还有一层原因,夏侯玄和司马家也有姻亲关系。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曾是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原配夫人,两人育有五个女儿。也就是说,司马懿这五个孙女还要管夏侯玄叫一声舅舅呢。还是把舅舅给孙女们留下吧,司马懿也想通过此举将夏侯玄彻底拉到司马家一边,这对司马氏日后执掌权力将大有好处,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司马懿都能预料到的。夏侯玄离开西北后,司马懿任命自己的老部下雍州刺史郭淮为征西将军,总督雍凉。雍州刺史一职则由自己的老友陈群之子陈泰接任,陈泰在高平陵事变中曾出使曹爽大营劝说其归降司马懿。还有一位三国后期的著名人物邓艾也在此时受到司马懿的提拔而崭露头角,同样被派往西北地区担任南安太守,南安郡在今天的甘肃陇西地区。这样安排过后,西北前线对蜀事务可以让司马懿放心了,之后还有东南。

四月,魏国改年号为嘉平,这样正始十年就变成了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当初,曹爽在伊水之南踌躇不前时,太尉蒋济曾经去信,并信誓旦旦地向曹爽保证,说太傅司马懿只是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没有其它。然而现在的结果却是曹爽及其兄弟满门被杀,蒋济却因为在此次事变中的功劳晋封都乡侯。虽然蒋济感到羞愧而上疏推辞封赏,但朝廷不允。司马懿的意思就是,老蒋在这次事变中也是出了力,帮了忙的,现在拒绝封赏是想把自己撇干净吗?那可不成,司马懿现在要最大限度的和这些元老重臣们绑在一起,只有这样,自己的行为才更加合理,更符合民意。蒋济无奈,自己算是被司马懿给拉下水了,蒋济也没想到司马懿出手如此狠辣,竟然将曹爽灭族。蒋济悔恨自己失言于曹爽,自此郁郁寡欢,忧郁成疾,很快就去世了。司马懿心想,去世可以,脱离组织的不行,于是又将太尉之职册封给了另一位四朝元老,即司空王凌。

王凌出自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王氏家族,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侄子。曹操时代,王凌开始出任相府掾属。曹丕、曹叡时期,王凌屡立功勋,一路升迁,到了曹爽掌权的正始年间,王凌累迁至车骑将军、任职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成为曹魏东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王凌对曹爽感恩戴德,也更忠于曹家天下。现在听说朝中有变,司马懿竟然将曹爽团灭,王凌自然心生不满。虽然司马懿也想用太尉的职务拉拢王凌,但王凌这时已近八旬,比司马懿还要年长,对司马懿这点儿心思根本不为所动。王凌有个外甥令狐愚,这时正任兖州刺史,驻防于平阿(今江苏高邮至安徽天长县一带)。甥舅二人同时掌兵,负责东南地区对吴军事。王凌和外甥多次商议,认为曹家的天下现在被司马家掌控,皇帝又年少懦弱,恐怕江山早晚要易主,不如另立曹氏年长新君,在许昌建都。王凌看好的曹氏宗亲为楚王曹彪,曹彪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年纪已过半百,对于现在的皇帝曹芳来说是爷爷辈的人物。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九月,令狐愚派遣手下将领张式来到淮南与楚王联络,暗示曹彪准备迎立其为新主。曹彪未置可否,显然也动了这层心思。王凌又派舍人劳精前往洛阳,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时任朝廷尚书的王广。王广很有才学,蒋济生前就曾评价王凌父子,说王凌文武双全,当世无双,其子王广更有大志,胜父一筹。当王广听说父亲的计划后,立即劝说道:“凡举大事,应以人情为本。曹爽骄奢淫逸,何晏虚华浮夸,丁谧、毕轨、桓范、邓飏等人只知追逐名利,这样的人已经失去了民心。再加上他们更改国家典章制度,随意变换政策法令,心里的想法看似高远却不符合民情实际。百姓习惯了旧的制度,所以没有人跟从他们。这些人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一旦同时被诛,身边名士四散,百姓反觉安定,也没有人为他们感到悲哀,这就是失去民心的缘故啊。现在,司马懿的心思虽难以揣测,事态的展也难以预料,但司马懿却懂得提拔人才,树立贤能,修复前朝的政策法令,符合民众的内心期望。凡是曹爽以前作恶的事情,也必定予以修正。司马父子夙夜勤政不懈,总以安抚民生为先。而且司马父子同掌兵权,根本不是可以轻易推翻的。”然而王凌并没有听从儿子的劝告,先是出于自己对曹魏的一片衷心,作为四朝元老的王凌不能容忍曹家天下为外姓篡取。其次,王凌的内心颇有不服,自跟随曹操时起,王凌就开始立下战功,后多次击败东吴兵马,成为曹魏东南半壁的砥柱中流,所以获得车骑将军的军中高位。凭此功绩,王凌一直对军界第一人司马懿的地位不以为然。都说司马懿足智多谋、老当益壮,可在王凌眼中却是诡计多端、老不知耻,不过一皓老贼而已。王凌心想,你老我更老,你老当益壮,我老成谋国,为了国家,咱们二老就较量较量。不得不说,年近八十的老将王凌确有老夫聊少年狂的气概,但在识见方面却不如他的儿子王广。司马懿自取得政变成功后,司马家族势头正盛,也懂得修明政治获取人心,这时候与司马懿决裂,其势不在王凌一边。再说,司马懿不仅是老当益壮,更是老谋深算呐。又老又贼的司马懿其谋略值在同时代恐怕无出其右,就连诸葛亮、6逊这样的人物在司马懿这里也讨不到什么便宜,王凌难道没有仔细想想吗?想必没有。王凌只看到了自己廉颇老矣的气势,却低估了司马懿老奸巨猾的谋略,看来王凌是铁了心准备干一场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十一月,令狐愚再次派出张式去见楚王,以便进一步确定起事的细节问题。可还没等张式回来复命,令狐愚就得急症病逝了。这下,只剩下了老王凌一个人,究竟何去何从呢?

(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沙雕假千金,摆烂吃瓜成团宠

沙雕假千金,摆烂吃瓜成团宠

破案全员反派系统脑洞发疯姚依正在看侦探小说,被系统临时派去穿书成为假千金。真千金看她不爽,将她逐出豪门。全网骂她不要脸,走街上都被扔臭鸡蛋。她到底做错什么了?被如此无礼对待?姚依不爽,掀翻剧本,创飞所有人。上综艺吃瓜,成为顶流。进入凶杀现场,成为破案高手。穿越时空,玩转世界。姚依外公这孩子会不会太嗨了?大舅二舅三舅四舅五舅齐刷刷摇头这才哪跟哪?我们排着队让她带我们玩呢!姚依我的大腿舅舅们,我爱你们!...

反派:舔狗?从今天开始叫爸爸!

反派:舔狗?从今天开始叫爸爸!

简介关于反派舔狗?从今天开始叫爸爸!秦泽穿越成为了一个反派。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反派竟然是个舔狗。秦泽觉醒反舔狗系统,只要进行舔狗反向操作就能获得各样的奖励。问香小姐,你也不希望你的母亲没有钱治病吧叮,反舔狗成功,获得顶级催眠术柳小姐,你也不希望你的家人受到伤害吧叮,反舔狗成功,获得精纯内力!赵小姐,你不希望你的哥哥死了吧叮,反舔狗成功,获得神兵!秦泽开始一系列反舔狗套路之后,这个世界的天命之子彻底崩了!...

抽卡修仙系统之打遍天下无敌手

抽卡修仙系统之打遍天下无敌手

简介关于抽卡修仙系统之打遍天下无敌手开局被虐?喜提抽卡系统!功法缺?抽卡!法器缺?抽卡!没有什么是系统解决不了的事!听说修仙难?不存在的!一张修为卡,炼气一层直接一跃炼气四层!对于祝嫣然来说,她这一生的命运转折点,便是九岁那年觉醒了系统,从此了她这灿烂辉煌的修炼生涯修仙路漫漫,身怀系统,入个宗门玩玩,打劫个坏人玩玩,挑战个人玩玩...

水淹全球,我掌握了无数物资

水淹全球,我掌握了无数物资

简介关于水淹全球,我掌握了无数物资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了6o多米,淹没了大片城市,而埋藏在冰川中的远古病毒也被释放出来,一小部分人进化为异能者,但更多的人变成了丧尸。方明因为拥有储物空间的异能,被人圈养,成为彻底的工具人,最后更是被小人害死。然而,他却重生到了灾变前的3o天。屯物资,开启掠夺异能,这一世,方明不但要活下去,而且还要将前世的仇人全部踩在脚下!...

余情尽欢

余情尽欢

桑柔躲避追逐的债主,无意中闯入厉明修的房间,两人一夜情。厉明修意识到她是牺牲战友生前爱慕之人并知晓她的身世,出于微妙的报复心情而娶了她。厉明修历险,桑柔对他有救命之恩,从此厉明修爱上桑柔并无限宠妻。然而桑柔执意寻找母亲,翻起一场狗血的风波,桑柔无颜面对厉明修因而离婚,却意外遇险失意记忆停留在还没离婚前,因而又赖上了厉明修。...

虐恋:他的爱很窒息

虐恋:他的爱很窒息

简介关于虐恋他的爱很窒息龙城集团董事长因意外死亡,作为长子的厉司爵继承了集团ceo位置,他将嫌疑人的女儿慕清婉囚禁在身边,疯狂的虐待她以消除心中的仇恨,却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时,原来现他虐错了人,而在放手让她离开时,现他已爱她入骨,而慕清婉面对厉司爵窒息的爱,是否会留下来,还是转身潇洒的离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