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9章 天下一致而百虑终(第1页)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最终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

忽必烈是少数能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其在位期间,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展。但其频繁的对外征战,以及对大量蒙古旧制的保留,束缚了生产力的展,加剧了社会矛盾,为元朝后来的展影响深远。

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入学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十三岁在帅府做人质,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养其亲。刘秉忠为令史时常郁郁不乐,一日感叹道:“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宁愿沦为书记小吏吗?大丈夫生不逢时,只有隐退以待时而起。”便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他被天宁寺的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乃马真后元年(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奉蒙古宗王忽必烈之诏前往和林。路过云中时,海云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遂邀他同行。刘秉忠拜见忽必烈后,讲述佛法大意,忽必烈甚为称赞,多次垂询。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对刘秉忠甚是宠爱,海云返回南方后,刘秉忠就留在忽必烈的府邸供职。

在此期间,刘秉忠多次上书,建议忽必烈,要正纪纲,行法度,使天下可不劳而治。广开言路,鼓励直言。明君要分辨君子和小人,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对天下之民多施教化,不许下级官员随意定罪,死罪须上报听候断决。办学校,实行科举制,引导开国功臣的子孙入学校,选用有才能者。

忽必烈对他的这番议论,甚为赞赏,均加采纳。这些也促使忽必烈提出宽刑慎法作为元朝刑法的指导思想:“朕治天下,重惜人命,凡有罪者,必命对再三,果实而后罪之。”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扈从忽必烈至上都,在南屏山的精舍清修。八月,刘秉忠忽然无病端坐而逝,享年五十九岁。忽必烈闻讯大为震惊,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下令出内府钱助丧,派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灵柩,葬于大都,后移葬到刘秉忠的故乡。

刘秉忠的诗词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和理想的人。

《木兰花慢·混一后赋》: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诉衷情》:山河萦带九州横。深谷几为陵。千年万年兴废,花月洛阳城。图富贵,论功名。我无能。一壶春酒,数新诗,实诉衷情。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历经约四年艰辛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元朝的都,觐见了元世祖忽必烈。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9月7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斯蒂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斯蒂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盛世之下,元朝却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稳定的统治体系,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忽里台悖论”下的元朝统治阶级也内乱不断。

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在此之间,他写下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劳疼而卒。

公元1351年,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堤,沿河州县,田园房舍淹没。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好不凄凉。

王冕南归的途中见此光景,内心苦楚,就对他的朋友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

王冕回家后,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着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右丞相脱脱“慨然有志于事功”,他毛遂自荐,向元顺帝请求让自己来负责治理黄河之事。但反对派还是很多,于是脱脱命工部尚书成遵与大司农秃鲁前去实地考察。二人沿着黄河行走数千里,测量河岸之深浅,并“博采舆论”,回来后宣布“河之故道断不可复”,并且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来警告说:“山东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

脱脱听后大怒,骂道:“汝谓民将反耶!”有人劝告成遵说:“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责,公勿多言,幸为两可之议。”然而成遵还是本着良心说:“腕可断,议不可易”,于是脱脱便将其贬官离京,让贾鲁继任工部尚书,治理河道。

之后强行征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十三路军民共计17万人治理黄河,最终在五个月时间内,通过开凿28o里新河道,使黄河得以重新舍弃淮河入海。

尽管贾鲁成功治理黄河,但是由于此次治河工程工期紧、人数众,且元朝政府国库空虚,只能继续滥纸币来支付工资,这就使得聚集起来的17万军民,逐渐酝酿成了动乱的导火索。

就在治河工程进行时,信奉白莲教的韩山童和刘福通一起,到处散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同时在河道中埋设一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字样,等到石人被挖出后,韩山童和刘福通随即趁着人心浮动,在河南颍州动起义。

元朝末年的民谣是这样传唱的: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公元1355年,刘福通于安徽亳州市立韩山童的儿子为“小明王”,建国号“大宋”。

公元1359年,朱元璋以兵请王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明朝的国号“大明”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源于明教的“明王”,一种说源于明朝接续元朝,按道统的承接,明朝极有可能选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对形势的判断和战术选择都很厉害,在战略上极少犯错误,比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也不遑多让。他称帝后,也经常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

《皇明宝训》: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朱元璋执政初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礼贤好学,妥妥一副明君的姿态。

宋濂把他比作圣人: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公元137o年,朱元璋认为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的时候,蒙元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有鉴于此,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立朱标为皇太子,然后把各个小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为此,朱元璋还做了特别声明:“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公元1373年,胡惟庸任右丞相。

《明史·列传·卷十六》: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戚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公元1375年,刘基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

刘基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元至顺四年(1333年),举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因遭排挤愤而辞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愤而着《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盗子问于郁离子曰:“天道好善而恶恶,然乎?”曰:“然。”曰:“煞则天下之生,善者宜多而恶者宜少矣。今天下之飞者,乌鸢多而凤凰少,岂凤凰恶而乌鸢善乎?天下之走者,豺狼多而麒麟少,岂麒麟恶而豺狼善乎?天下之植者,荆棘多而稻粱少,岂稻粱恶而荆棘善乎?天下之火食而竖立者,奸宄多而仁义少,岂仁义恶而奸宄善乎?将人之所谓恶者,天以为善乎?人之所谓善者,天以为恶乎?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听从其自善恶乎?将善者可欺,恶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自古至今,乱日常多,而治日常少;君子与小人争,则小人之胜常多,而君子之胜常少。何天道之好善恶恶而若是戾乎?”郁离不对。盗子退谓其徒曰:“甚矣,君子之私于天也,而今也辞穷于予矣。”

或问胜天下之道,曰:“在德。”何从胜德?曰:“大德胜小德,小德胜无德;大德胜大力,小德敌大力。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故力者胜,一时者也,德愈久而愈胜者也。夫力非吾力也,人各力其力也,惟大德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穷,而力可困。”

郁离子曰:“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抟而聚之耳。尧、舜之民,犹以漆抟沙,无时而解。故尧崩,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非威驱而令肃之也。三代之民,犹以胶抟沙,虽有时而融,不释然离也。故以子孙传数百年,必有无道之君而后衰,又继而得贤焉则复兴。必有大无道如桀与纣,而又有贤圣诸侯如商汤、周武王者间之而后亡。其无道未如桀、纣者不亡;无道如桀、纣,而无贤圣诸侯适丁其时而间之者亦不亡。霸世之民,犹以水抟沙,其合也若不可开。犹水之冰然,一旦消释,则涣然离矣。其下者以力聚之,犹以手抟沙,拳则台,放则散。不求其聚之之道,而以责于民曰是顽而好叛。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热门小说推荐
空间:穿越古代当富婆

空间:穿越古代当富婆

简介关于空间穿越古代当富婆白灵儿意外穿越到古代,没想到刚穿越就变成了孤儿,家里穷困潦倒,连吃饭都成问题没关系,既然我来了,这都是小事。于是,她在这里种田开店做生意,逐渐走上富婆之路。正当混的风生水起时,京城的唐将军找了来,仅凭一块灵玉她瞬间就成了唐将军府的大小姐!白灵儿还未反应过来时,又一个惊天消息传了来福满楼的东家竟然是殷北朝赫赫有名的黎王殿下!黎王殿下死皮赖脸的凑上来灵儿,做我的王妃好不好!白灵儿唇角微勾,做黎王殿下的王妃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做王妃也不影响她成为富婆!...

地球穿越时代

地球穿越时代

一夜醒来,世界变了,学习的目标变成了去异界战斗。两个不同的灵魂融合在了新的世界,将如何面对未来。杜幽我没有系统,但我有两个职业。新书我有一个真理眼地球穿越时代...

斗罗之光暗之刃

斗罗之光暗之刃

你光信刮痧和我暗信有什么关系看着自己觉醒的武魂,李信不禁陷入了沉默。s给我投了推荐票的大佬们,谢谢咯...

道爷我飘了

道爷我飘了

那一年,他以孱弱之身舌战金丹,论道今世长生缘,细说仙途分高下。那一年,他以飘然之姿告诫后来的农帝,修行路上,从无一个逍遥人。那一年,他遭遇心性大变的大事,而心性未大变,就觉着这辈子修仙不会差到哪里去。然而他感觉今天与女妖精论道时候,又飘了。(作者有22o万字精品老书道门念经人推荐,欢迎品鉴)...

天医凰媂

天医凰媂

她是星空下第一强者的星曜女媂,折翼陨落,立下重誓天若欺我,天亦可欺!他是暗夜里杀伐果断的黑暗王者,天道魔神,偏宠于她世若负你,世当戮灭!传言,他洞悉天地万物规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到了她这里,画风哪哪都不对?她跟他讲道理三观不同,不必硬融!他何为三观?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邪魅一笑天医凰媂...

庄稼地里的情缘

庄稼地里的情缘

简介关于庄稼地里的情缘杨壮回到了农村,年龄26的他,是一个单身的汉子,一直也没找到个媳妇。虽然身边有等待再嫁的二婚美女,但是,他与她们的交往,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某一天,一个女孩来包地,成为了他的地邻,于是,故事开始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